小時候,只要聽到要去吃麥當勞,總是滿心的期待,要是能點上一份大麥克,心中的爽度難以形容....
的確,麥當勞在80、90年代是一種時尚,很潮,很高檔的外國速食餐點。父母也常以麥當勞作為獎賞孩子的籌碼。然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一年在麥當勞用餐的次數不到五次,到肯德基用餐的次數還比較多,漢堡王對我的吸引力更勝於麥當勞,加上國內美式餐飲越來越多情況下,麥當勞喪失早期之稀有性與質感性,(小時候去吃麥當勞可以跟同學炫耀,現在說去吃麥當勞會變成,阿是找不東西吃了膩....),當麥當勞已經成為平價美式餐飲的選擇時,其營收與毛利將對決策層級產生壓力與影響。這或許可以做為麥當勞今日為何要選擇以"發展式特許經營"(developmental License)的方式結束台灣市直營策略的原因之一,但不會是最主要的因素。
麥當勞採用發展式特許經營的策略約略於2005年左右開始,主要是因為從1999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麥當勞的營運每況愈下,為了改善營運現況,2005年開始採許發展式特許經營。根據麥當勞對發展式特許經營的說法,各地的特許經營業者可以擁有麥當勞的營運,包含房地產。特許經營者可利用其資本與當地情況運作麥當勞品牌以及優化銷售與獲利。而麥當勞母公司則收取權利金以及營收抽成方式獲利。這將有助於麥當勞在各國餐飲市場具備更多元的發展空間,讓各地經營者推出貼近當地市場需求的餐點。如泰國麥當勞早已賣起打拋飯甚至月餅,讓當地授權業者可以更有彈性的發展新菜色,或許未來台灣麥當勞也開始賣起排骨飯、便當等餐飲都不會是新鮮事了。(那是否代表著正忠排骨飯有機會入主麥當勞呢XD...)
許多人將麥當勞撤出視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警訊,開始唱衰台灣經濟。但我認為台灣市場不再具備速食餐飲高額利潤空間才是主因,呈現台灣速食餐飲的激烈競爭現況而已。加上前述麥當勞將發展式特許經營視為中長期發展策略,以維持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的前提下,把不誘人的市場釋出給區域加盟主的經濟價值將比直營更好。早在台灣之前,越南、泰國、中南美洲,甚至中國大陸早就已經實施本策略,將經營權授權給當地業者。除了麥當勞,台灣肯德基、漢堡王,和Fridays早也透過尋找當地合作夥伴的方式轉讓經營權。只能視為跨國餐飲連鎖業者營運策略上的轉變。
從品牌發展面來看,當一個品牌已經深植民心,其販售的商品或內容將日趨多元,(不過還是得看品牌的主軸與產品為何),因為其販售的是一種價值的信仰多過於商品本身。當品牌認知穩固時,那進行品牌授權的商業策略確實會比直接經營來的輕鬆且獲利高。因為直接經營代表著每天要面對顧客的問題,店面營運大小事、政府法規、稅務以及一堆煩人瑣碎的小事。特別是麥當勞如此龐大的跨國企業,將觸角深入到每一個國家所需要的管理成本對公司營運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且需要負擔的風險將更為巨大。若當地市場已經成熟或飽和,高額的直營利潤空間消失時,將品牌授權當地業者經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因為對母公司來說進行品牌授權,首先可以大幅降低管銷成本,只要與特許經營業者具備良好合作默契,共同長期發展與品牌的認知,共同成長將可以有穩定且高毛利的收益可期。
在麥當勞對發展式特許經營的定義下,最有亮點的莫過於"房地產"三個字。很多人都聽過麥當勞賺錢的東西不是漢堡,而是房地產。台灣地產投資界也流傳著,麥當勞開到哪就買到哪。麥當勞在台灣投資三、四十年累積下來,享受房價的高度成長,未實現獲利應相當可觀。當然美國人向來都不是吃素的,透過發展式特許經營,麥當勞可以獲得三種金流。第一是資產轉讓費用,資產主要是房地產和現有之營運據點。雖然麥當勞在台灣擁有多少房地產不得而知,但是在台灣房地產面臨高檔轉折期的時候出脫先撈上一筆再說。第二是初期權利金,金額應相當龐大,再撈你一筆。第三是營運抽成,麥當勞將可於營收抽取5%-10%的金額,對於麥當勞說是個相當穩健的預期收益。
但是想接手的公司絕對不會當"盤子"。以麥當勞財報數據來看,近三年稅後淨利率約18%,暫不考慮公司直營店與加盟兩者何者營收來源淨利率高,假設麥當勞向加盟主收取8%營收抽成,加盟主可預期稅後淨利約10%左右,但仍需考量攤提一開始支付給麥當勞的初期權利金,以及未來20年間要再投入的資本支出、預期收益相關風險等等,以台灣餐飲業經營環境日益嚴峻,若無突破性的策略與營運規劃,試算下來的財務預期應該不慎理想。
但光以麥當勞目前的營收狀況以及未來的營收預估就認定,這可能不是一筆好交易嗎?不過這種授權講求的是綜效,重點應從特許加盟主本身具有的能量以及策略規劃為主。若特許加盟主本身不是餐飲行業經營者,但為食品原料上游,則有助於本業業績提升與降低成本等效;並可從上游跨足到下游,這類業者呼聲最高的是統一。若特許加盟主偏重策略投資為主,除擴張本業順便活化麥當勞房地產,將營收較差的據點收起,用來從事租賃或其他更具備經濟效益的決策。但接手的公司仍須要基於具備經營連鎖與加盟餐飲的經驗,才有辦法進一步考量活化資產。台灣眾多的早餐連鎖店集團具備這樣的資格,但是是否有足夠資金吃下麥當勞則是最關鍵的因素。經營德克士炸雞的頂新集團益有本錢跟本事接手,但可能面臨全民拒吃運動。再者,擁有麥當勞品牌,無異是一個具備龐大現金流以及信用的保證。特許加盟主可透過穩定的現金流與品牌價值,換取銀行更龐大與更低廉的資金,讓母公司與集團更具備發展其他事業的資本,換取比經營麥當勞更高的投資報酬。
當然商場上以合作為前提,但是各取所需的情況相當普遍,究竟誰會在年底取得麥當勞的台灣特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但是在菜色不改變的前提下,我還是比較喜歡吃肯德基跟漢堡王;連subway我都覺得比麥當勞好吃。讓我們期待未來可以在麥當勞吃到肉燥飯、排骨飯或是麵線羹.......
留言列表